10月10日0时,在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赤石镇明热河上游的深汕西部水源及供水工程项目施工现场,随着首仓碾压混凝土顺利入仓振捣,这座承载区域供水重任的 "超级水缸" 正式进入大坝主体施工的核心阶段。
深汕西部水源项目作为深圳市“十四五”水利重点工程及广东省重大水利项目,是深汕特别合作区“一引、二厂、三蓄”供水布局的核心枢纽。该工程最大坝高69米,坝顶长度293米,总库容达1929.2万立方米,并配套建设7.4公里输水隧洞连接龙山水厂。工程建成后,年供水量将达 1931 万立方米。这不仅能有效保障鹅埠、赤石等片区 50 万常住人口的生活用水,以及新能源、先进制造等重点产业集群的生产用水,还兼具生态调水与防洪滞洪功能,从根本上破解区域长期存在的供水瓶颈。
中秋、国庆两节期间,项目团队积极发扬电建人敢于挑战、连续作战的奉献精神,抢抓施工黄金期,在首仓浇筑期实行“三班倒”24 小时作业,每班设仓面总指挥长进行统筹,由质检人员全程监督记录,确保首仓碾压混凝土顺利浇筑。面对施工中的各类挑战,项目团队坚持“问题导向”,建立“周战报、月复盘”的工作机制,每周召开大坝浇筑专题推进会,及时梳理堵点、难点,动态优化施工计划,并每月开展质量安全复盘,将责任层层压实到班组和个人,成功克服了技术、征地、汛期影响等困难;同时积极引入智能建造技术,全力保障工程高质量推进。每一方混凝土,都凝聚着建设者的智慧与汗水。
大坝首仓碾压混凝土的顺利浇筑,只是深汕西部水源项目建设的“中途站”。按照施工计划,项目团队将分32个仓面,采用“分层碾压、错峰施工”模式推进大坝浇筑,预计于2026年底完成全部坝体施工,2027年实现水库蓄水。届时,这座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将与深汕东部水源工程、龙山水厂形成 “双水源、多水厂” 供水格局,将区域供水保障率提升至98%以上,不仅能满足深汕合作区未来10年发展用水需求,还将为粤港澳大湾区东部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重要支撑,为新城产业升级与民生改善注入源源不断的“水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