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水利水电行业协会颁布了2022~2023年度广东省优秀水利工程勘测设计奖。公司实施的4个EPC项目喜获奖项,其中,光明新区公明排洪渠、合水口排洪渠、上下村排洪渠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获设计类二等奖;黄埔区珠江堤防达标整治工程获勘测类三等奖;广州市珠江堤防(西航道右岸地利窖分界线至河塱沙南海分界线段)达标加固工程、黄埔区西滘涌墩头涌水闸和东滘涌水闸及部分堤岸加高工程分别获设计类三等奖。本次获奖,填补了公司以往在勘测设计领域奖项的空白。
光明新区公明排洪渠、合水口排洪渠、上下村排洪渠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位于深圳市光明区公明核心片区,治理总河长12.55公里,以解决防洪、消除黑臭水体为最终目标。本项目是深圳光明区第一个实践初雨截流设计的河道综合治理项目,在初雨截流系统设计过程中,对沿线所有溢流井逐个进行研究,归纳分类设计,并在采用常规雨型、产流及水力等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应用SWMM软件对初雨系统水量、区域内涝风险及雨后水质达标时间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预演各系统运行工况以指导方案设计,确保初雨系统水质保障能力。本工程实施后将使河道防洪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同时,通过水质改善工程,展现了“水清、岸绿、健康、游憩”的河道新景,整体达到设计目标,渠道水质全面达标。
黄埔区珠江堤防达标整治工程位于广州市黄埔区珠江堤岸沿线,建设内容主要为加高加固堤防17.85公里,新建堤防3.81公里,加高加固水闸6座,新建水闸及管理房1座。本项目采用低空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多波束水深测量技术、数字化地质测绘以及GIS分析等技术,高效完成了工程区内地形、地质基础数据数字化工作,为下一步建立地质-设计三维模型,提供了高效、可靠、完备的基础数据,并为后期的设计出图、方案调整提供了高效的解决方案,大幅提高了勘测设计工作效率。本工程建成后,黄埔区环珠江、东江沿线抵御200年一遇洪水防洪闭合圈形成,能有效防御200年一遇潮水,20年一遇最大24小时暴雨不成灾,极大完善了城市防洪体系,且全面提升了广州市抵御台风、风暴潮等自然灾害的能力。
广州市珠江堤防(西航道右岸地利窖分界线至河塱沙南海分界线段)达标加固工程位于广州市白云区珠江西航道右岸,治理堤防约3公里,支渠156米。本项目统筹考虑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水文化和岸线等多方面的有机联系,科学统筹规划发展用地,推进沿岸生产、生活、生态协调统一,消除侵占岸线现象,实现局部段堤防从“无”到“有”,从“零”到“一”的突破,堤防建设充分考虑到周边生产生活关系,堤防工程建设在保证项目防洪要求的同时,有机结合生态及微地形塑造,与周边环境协调统一,提升了工程整体美感,有效实现了工程目标与任务。
黄埔区西滘涌墩头涌水闸和东滘涌水闸及部分堤岸加高工程位于广州市黄埔区,工程主要为新建三座水闸,建成后承担的主要任务为日常引水、蓄水、排水及通航,同时具有封闭珠江提防、防止外江倒灌的功能。本工程建设因地制宜落实了蓄、滞、渗、净、用、排综合措施,将防洪标准提升至200年一遇,提高了区域防洪排涝减灾能力,保护和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
上图为公明排洪渠宝田医院段
上图为珠江堤防江达标加固沥海段花槽挡墙
上图为珠江堤防江达标加固西航道右岸
上图为黄埔区墩头涌水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