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首页 > 资讯中心 > 媒体聚焦

从供水河到污水河再到清水河的东莞石马河


南方日报:消除劣Ⅴ类 迎得水鸟归


发表日期:2020-07-20 作者:张子俊 摄影: 【字号: 分享

刚下车,轰响声便传入耳中,循声而去,眼前立即开阔。宽阔的东莞石马河向下奔涌,一道拦水坝让流水轰鸣作响,但这丝毫不影响岸边白色水鸟栖息,低头俯望,鱼群在急流中游弋。

石马河流域综合整治现场指挥部指挥陶谨拿出随身的ipad,打开实时监测软件,显示7月13日12时,石马河旗岭国考断面氨氮为0.318mg/L,总磷为0.199mg/L,分别达到Ⅱ、Ⅲ类水标准。

而就在去年,石马河水质还让人头疼不已,旗岭国考断面难除劣Ⅴ类水也为广东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增加不确定性。但经过综合治理,今年上半年,石马河旗岭断面氨氮、总磷大幅下降,水质已从劣Ⅴ类好转为Ⅳ类。

“石马河从供水河到污水河再到现在改善为清水河,确实花了很大精力。”陶谨感慨道。这一蜕变如何完成?记者走访东莞石马河。

建立制度▶▷流域共治机制解决“九龙治水”

从深圳发源的观澜河自南向北入东莞后,形成石马河,石马河再穿过东莞最后汇入东江,哺育着沿河7个镇150多万人口。

在上世纪60年代,石马河还是供水走廊,东江水通过石马河稳定供应香港。但到2003年,随着东莞经济腾飞、人口激增,污水处理设施不足,水质受到破坏,沿河建起封闭管道疏水,石马河失去供水功能。

此后,石马河日益成为污水河,水质恶化,多条支流黑臭。直到2012年11月,省人大做出加强石马河流域污染整治的决议,再到2016年,东莞全面打响水污染治理攻坚战。

但此时,摆在人们面前的是一条已污染数十年的污水河,千头万绪,治水该从何干起?

“复杂的治水更需要系统谋划。”陶谨介绍,2018年12月,东莞高规格成立石马河综合整治建设工程指挥部和现场指挥部,采取“系统、科学、精准”的治水思路,开启大兵团作战模式。2019年1月,石马河流域攻坚战打响,全面攻坚旗岭劣Ⅴ类国考断面水质。

石马河流程长,且经街镇多,如何协调上下游、左右岸,而不沦为“九龙治水”?东莞建立起流域共治机制。陶谨说,全市建立了“市-流域-镇”多级统筹协调的指挥体系,市主要领导挂帅治水总指挥,分管领导负责治水现场指挥部,与石马河流域现场指挥部,统筹、协调、督导治水。

随后通过调研,确定下管网完善、污水处理设施扩容、河道综合治理的等“3+5+1”项工程,并采取总承包大兵团作战模式,由大型国企作为主力,地方配合,多层次指挥体系配合推进。一项项工程在石马河流域落地见效。

查缺补漏▶▷截污管网从源头拦住污水

去年4月底,记者第一次走访石马河时了解到,由于管网缺口较大,导致石马河水质好差反复。而今,补齐的管网正让源头治污成为可能。

“这是污水管,这是雨水管,将雨水、污水严格分开处理。”顺着清溪水污染治理现场指挥部办公室主任黄景威所指,记者看到前方一片居民楼,每栋外墙都有两根管子,其中一根显得较新,撬开污水井盖,里面生活污水流动。

黄景威介绍,此前只有一根下水管,雨水、污水混合排入市政管道。现在原本的管保留,只排楼顶雨水,同时新建一根管专排生活污水,再与新建的污水处理系统对接,最后进入污水处理厂,“实行雨污分流后,有效防止污水直排入河,同时提升进入污水厂的污水浓度。”

当前,清溪镇197个居民地块和1521个工厂地块完成雨污分流,入河污水大幅减少。

陶谨介绍,在石马河全流域,污水主管、支次管道正如同一张网张开,兜住各类污水。2019年以来,持续新建、补齐管道并强力推进雨污分流工程,截至目前,流域基本完成污水收集系统,七镇建成1602公里主、次管网,雨污分流埋管1695公里。

同时污水治理更注重精细。“在城市发展中,以前的一些地下暗涵、暗渠被遗忘,却成为污水直接入河的通道。”中电建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牟洋表示,由于排查、治理难度大,在治水前期往往被忽视,现在东莞正针对性精细治理。

暗涵、暗渠空间狭小,牟洋表示,目前通过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倾斜摄影+地下管线等方式,构建暗涵、暗渠三维模型,再通过机器人进入溯源排查和修复。目前,石马河流域已经治理158公里暗渠和434公里暗涵,并修复很多原有的僵尸管网。

“去年11月底已经实现管网收集系统通水,今年要再查缺补漏。”黄景威表示,稳定将污水从源头截住后,石马河多条支流也复清。在支流清溪水,记者看到通过两岸景观提升、污水厂中水补水,曾经的黑臭河变干净,周边已建起栋栋新楼。

严格监管▶▷啃下工业排放磷超标“硬骨头”

生活污水之外,石马河一直难治理的另一个原因是流域内企业数量大,此前工业污水直排入河,多条支流受到污染,尤其是总磷严重超标,成为“硬骨头”。

穿过东莞德龙健伍电器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到达污水处理处,几个大罐通过塑料管连接,生产污水正在里面反应处理。

“通过管道将车间生产污水全部收集,处理后再循环回车间使用。”公司环保健康安全经理王建宁介绍,生产线上有很多冲压制品,最后产生含磷废水,随着环保力度加大,去年对原有处理设施提标改造,现建的处理设施每天可有效处理30吨污水,“最大的目标是做到一点工业废水也不排到河里。”

目前,仅清溪镇就有300多家企业建立处理设施、监控系统。

排污企业监管非一日之功,陶谨表示,2019年东莞开始对污染企业展开底数摸排,同时开展涉磷企业专项督查、违法排污正在利剑行动等,通过“5+2”、“白+黑”的模式,并利用无人机等技术提升检查效率。

另外,东莞在石马河流域整治中,还试行有奖举报,举报企业违法排放含磷工业废水最高奖励50万元,目前已累计核发奖金超1350万元。

今年开始,即使受疫情影响,东莞依然坚持监管和服务并重,帮企业规范复产。记者今年3月走访石马河治理时,发现生态环境人员撬井盖、分时进厂检查等已是常态。

从去年以来,东莞已关停“散乱污”企业1.5万家,完成1669家排污企业规范整治,并重点监管171家涉磷企业。还针对总磷异常片区、分组厂房等开展水质预警,上半年先后解决清溪夏坭、长山头污水厂进水总磷超标问题。

经过持续治理,到今年上半年,石马河干流总磷浓度基本实现稳定达标,旗岭断面总磷同比下降66%,各支流监测断面平均总磷下降68%。


来源:南方日报


  浏览次数: 570 次 
打印本页关闭